×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這對夫妻到山里「親手建婚房」,不到32萬元就擁有了30坪的居室、60坪的院子,從此生活更快樂

安妮 2022/07/04

不坐班,拉一根網線在家就能工作。住在遠離喧囂的鄉下,窗外就是大自然,每天在蟲鳴鳥叫中醒來。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做手工藝、飼花弄草、栽種蔬果、看書發呆……這樣的田園生活,是多少現代人心中的夢,又有多少人有勇氣去追尋呢?

陳茹萍和黑土這對夫妻,沒有被上班、買婚房所束縛,而是選擇了 內心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因為價值觀相似,對居住環境有共同的期許,工作都可以在線上完成,于是,2016年陳茹萍和黑土離開廈門,回到黑土的老家漳州詔安,在村子里建了自己的家,過起了自在的生活。

硬裝、軟裝一共花了 不到32萬元,就擁有了一處 居住面積約30坪,院子60坪的鄉居小屋。

離城市遠一點

從大門進入,正對的就是客廳。

往上走兩個台階,大約半米的高度,是兩人的工作室和陳茹萍最愛的花房。往里往左走是「藏」在房子后面的廚房和洗手間。

工作室的右手邊,有一個小倉庫,用來堆放雜物。這里有個小樓梯可以爬上閣樓,那是兩人的臥室。

兩人喜歡陽光,就把門窗都安上大面積的玻璃,享受充足日曬。

喜歡綠意盎然的景象,就在窗台上、台階上擺滿盆栽。

喜歡手工,就把普通的木工板打上整齊的洞,安裝掛鉤,掛滿各種工具,隨用隨取。

一開始,兩人也想找間老房子進行改造,在村里尋覓一圈,發現老房子的建筑結構限制了采光,而且維修、翻新的費用也特別高。「而且我們都有工作,經費也有限,不想把時間花太多在找房子、裝房子上,所以盡量就地取材。」

兩人能想到的最快落實的居住方式,就是蓋一間鐵皮房,主材就是建筑工地上常見的板房材料。

從開荒開始,兩人就親力親為,并請來親戚和村民幫忙。陳茹萍的爸爸懂施工,所以陳爸爸就重點考慮主材的建筑構造;黑土爸爸則幫著處理蓋房需要各種申請和手續,黑土二伯又懂泥水工、電工。夫婦兩人也沒有閑著,自學木工的基礎技能、砌磚、刷墻……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要怎麼讓家里人明白,我們為什麼放著好好的城市不住,非要回鄉下。回鄉下也不去家里住,非要辟地開荒在山里建房子。」每每遇到這樣的問題,陳茹萍和黑土只能選擇笑而不答。

讓日子近一點

建好后的屋子,兩人在布置上也沒有花太多功夫。陳茹萍是做 植物藝術的,家里裝飾的東西很多,直接從廈門的工作室打包就運到這邊來了。

來到這里,兩人的 生活變得非常規律。早上5點起床,吃過早餐開始工作,爭取在12點以前把當天最重要的工作完成。下午相對自由,可以隨意安排,一般要去倉庫整理庫存,給客人發貨。晚上黑土去打球,陳茹萍就沿著鄉村道路跑步。有時自己做飯,有時回黑土媽媽家吃飯。

陳茹萍 熱愛植物。在她的眼里,每片葉子、每一朵花、每一顆果實都有它們的表情和情緒。她習慣用畫筆記錄它們最初的樣子和變化的過程,因為每一枝都是獨一無二的。

經過陳茹萍細心的干燥處理、修形整理,與相框、軟木、金屬等材料相互搭配,就成了一件件 藝術作品

陳茹萍的學習經歷很豐富,攝影師、沙畫師、心理咨詢師……都是她在中央美院讀書時的一個個嘗試。「也正是因為這些嘗試,讓我明白了喜歡和熱愛的區別。大四的時候我就明白自己不想考研、不想出國,更不想上班。各種技能我又都會一點,所以想做 一間用植物作為元素的工作室。

黑土與陳茹萍相識沒多久,就想向她求婚。作為理科男,黑土想到的求婚禮物是為陳茹萍的個人工作室品牌做一個App。「我覺得App對我的品牌來講有些大材小用,正好小程序推出了,黑土就為‘一朵’做了一個小程序,求婚也自然成功了。」陳茹萍捂著嘴笑得很甜。

如今,兩人在房子里生活了快一年了。陳茹萍喜歡坐在灑滿陽光的房子里做熱愛的事,她的身份也從妻子升級成了待產的準媽媽。

「現在,我最想做的事是重新弄一下這套房子。有了寶寶,我心疼寶寶要在鐵皮房子里住,畢竟舒適度是要打折的。目前也是在計劃階段,更近的事情是想辦展覽,讓植物與空間合作,與大眾互動,一起探索植物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