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毛坯房,精裝房看起來更像是一種便捷的模式:所有硬裝都搞定了,直接拎包就可以入住。對于屋主來說可謂是省時省力。
但如今, 開發商的品味似乎與10年前的一致,并沒有在精裝房的裝修上下太多功夫,看起來是一套裝修風格走天下。這種千篇一律的呆板風格,讓不少年輕人想要改造。
這些改造的人群,不止有自由設計師、公務員、大廠女孩,就連工程設計師也參與其中。這期,我們就來逛逛95后女工程師改造后的家吧。
打掉臥室墻,打造18坪客廳
新的生活方式決定新家的布局。原來和父母住的舊家沒有布置好舒適的公共空間,所以大家一回家就直接進房間買手機。小編希望新家有很多和家人、朋友共處的空間,于是她便目光瞄準了公共區域。
改造后的客廳布置合理,動線流暢。小編將原本的豎廳改成橫廳,這不僅讓客廳面積瞬間增加到18坪,還讓活動空間變得更寬敞。 改造后的客廳變成了寬6米,長7米的大橫廳。活動空間就變得更寬敞了,客廳結合餐廳和廚房,成為了一處多功能公共區域,這樣回家就有很多時間留給家人了。
一進門的右手便是廚房區域,這里小編巧用了地板顏色來區分廚房和客廳的區域。廚房里還設計了一個島台,夾在烹飪區域和收納區域之間,充當隔斷作用。家里如果是深小、開間大的廚房,可以像小編一樣采用這種隔斷型島台。
島台的設計不僅讓整個廚房看起來更有時尚感,更能在烹飪的時候和家人朋友進行互動。大家能在廚房里一起備菜,一起聊天。全家人也可以圍在島台上包餃子。
把原本獨立的廚房變成開放式廚房后,一家人的互動指數直線上升,做菜的人能夠與客廳區域的人產生互動,這其樂融融的氛圍讓人每天下班就想沖回家。
將靠近客廳的書房拆除,組成一個大橫廳,再用擺放沙發來分隔休閑和就餐的空間。為了進一步擴充室內面積,小編將與客廳相連的陽台納入了內部,留下一部分墻壁作為分隔,以此來區分休閑區與工作區。
這樣原本的書房就變為了多功能工作餐桌,原本的餐廚區域變成了開放式廚房和島台,陽台也因此變成了充滿陽光的工作室。
客廳的沙發分隔大空間后, 前方成為休閑區,后方可以是就餐區,也可以是工作區。家人和朋友可以一邊在橫廳看電視,一邊和正在餐廳區域就餐的小編聊天。又或者是,吃完飯后,小編在沙發上玩手機,家人可以在餐廳桌上工作。
電視墻并沒有做太多的裝飾。純純的大白墻,沒有任何多余的造型,在視覺效果上顯得干凈,中和了其他區域配色帶來的疲憊感。
小編家沒有安裝傳統的電視,而是用激光電視來取代了,這樣一來不用量預埋的尺寸,也沒有多余的線頭,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更簡潔了。
除了改硬裝,也要注重小細節
「如果客廳改造只能換一樣,那一定是地板。」小編認為,地板是決定家里氛圍感的關鍵因素,所以第一個決定就是要把原來精裝房老土的瓷磚給換掉。
在木地板的選擇上,小編采用了人字拼。人字拼就是把兩片地板拼成一個「人」字形,這樣增添了視覺延伸的效果,讓空間看起來更大。
相比傳統的木地板拼法,人字拼更是讓這個家充滿了一點生氣和靈動,而且在裝配上非常方便,人字拼木地板一般采用卡槽式設計,只要把卡槽對準地面就容易固定,組裝起來非常方便。
盡管廚房重新貼了墻紙,改了墻壁顏色,沒有合適的燈光,帶有質感的效果就很難出來。
在廚房的燈光選擇上,小編給大家一個小建議: 廚房的照明很重要,射燈和筒燈的組合可以讓廚房變得更明亮。射燈光束角小,適合精準照射,所以在廚房重要區域,比如灶台、砧板、洗手盤這些地方就可以安裝射燈;筒燈光束角小,適合大范圍照明,負責照亮廚房的大區域。
所以在選擇筒燈和射燈上,盡量選用顯色度高的燈具,不僅方便烹飪,也能呈現出更好的視覺效果。
小成本,也能在家DIY
在硬裝改造方面,小編認為很多活都可以自己動手做,只是愿不愿意花心思做攻略而已。「自己愛的家,怎麼折騰我都愿意。」于是小編在走廊和玄關處做了2個拱門。
小編先把量好高密度泡沫模塊的尺寸,厚度根據墻厚的尺寸,再用發泡膠粘上墻,并用美紋紙輔助固定半小時。
隨后便是刮石膏和掛網。掛網是防止后期石膏開裂,這期間速度一定要快,因為石膏干了的話就掛不上網了。對于不想掛網的網友,小編建議可以直接上乳膠漆。
有了這次成功后,小編更是突發奇想: 把地毯改造為壁畫。
因為家里格局改造的關系,砸了房間的墻改為橫廳,但是中間墻壁由于是承重墻無法打掉,于是小編便想著在墻壁上掛幅畫。
在網上看了很久都找不到一幅滿意的畫,要麼是太普通,要麼是太泛濫,要麼是太貴。在看到其他博主改造地毯后,小編就買了改造了一個地毯貼在墻上,當作掛畫。地毯上墻,可比畫有意思多了。
需要準備的材料很簡單:一個喜歡的地毯,一個3M膠和雙面貼。方法很簡單,先在墻的最高處打膨脹螺絲,安裝1寸小鉤。在地毯頭部用黑色扎帶穿出一個吊環,鉤上畫線。最后再用透明3M膠固定四周。這樣一副地毯畫就搞定啦!
小編從驗收到改造,花費了90萬,歷時6個月,把4房改為3房,3米豎廳改為7米橫廳,這過程中也總結了一些小經驗供網友參考。
一、確定自己的風格
首先要問自己,這套新家我想要什麼?
在拿到戶型圖時,要自己或者和全家一起思考清楚,未來家里的格局應該怎樣重新布置。思考完畢后,要明確需要改變的目標,并朝著這個方向走。
有的人希望能在家中增加空間一體化的設計,那就把精力放在公共區域上;有的人偏向于在家里有可供獨處的空間,就要著重設計私人區域。
平時在做攻略的時候,建議大家開一個文件夾作為自裝的「靈感筆記」,然后再細分區域。分類很重要,自己的經驗也就是從這里一點點不斷累積,但這過程中不要盲目收藏,到最后就沒有辦法給自己一個清晰的思路。
二、請設計師還是自裝
權衡利弊,沒有充足的預算,就需要花費自己的時間去做攻略和設計圖紙。只有你自己清楚未來家的美好幻想,確定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不喜歡的。和設計師溝通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可能到最后還是覺得自己來比較好。
但是如果是不限制預算的情況下,同時對裝修要求比較高的話,建議可以考慮獨立設計師或大規模的裝修公司。可以提前在網上做功課,了解這位設計師的經驗和人品,是否能在細節上進行把控,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
三、裝修小白防踩坑攻略
小白可以先看裝修百科,對裝修的全流程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在自己找工人裝修方面,要注意他們給的報價是表面上的,還是還有一些隱藏項目的附加收費。比如在鏟墻皮上,偶爾會有工人加上一個隱藏收費,遇到這種狀況就可以馬上去找下一家了。
搬新家后,小編開始做很多之前不會做的事情,每天總有想不完的改造點子,會給自己制作很多儀式感,在改造新家的同時,新家也在治愈小編。
小編認為 日常生活的幸福感都是自己努力創造出來的,即使不能把生活過成詩,也要認真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