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年逾80歲的老夫妻,在一個足足有50年房齡的13坪老房子里,生活了50多年……
首先在門口看到的是一棵香樟樹,這是兩位老人剛住進來的時候,親手栽種的,如今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改造前的戶型圖:
改造后戶型圖: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老兩口的身體也大不如從前。
爺爺86歲,老人的腿腳不好,屬于國家二級殘障人士,奶奶的心臟不好,平時則需要安靜的生活環境。
而他們的房子,也已經不再適合宜居。
改造前:
進門直接就是客廳,沒有獨立玄關。
更嚴重的是,客廳的電線多次短路,安全隱患大。
客餐廳狹小且雜亂,老人的生活一直很勤儉節約,雜七雜八的物品都不舍得扔,看著有些心疼。
窗戶損壞,無法開窗通風,在夏季的三伏天的時候,只能把門打開空氣才能流通。
廚房
經年累積厚厚的油污,最后變得又黑又黏讓人惡心。
在不開燈的情況下,廚房會變得很昏暗。
衛生間
衛生間上方的管道年久失修,樓上常常漏水,屋頂、墻面也早已潮濕發霉。
入口處,還有一個台階,對于腿腳不便的老人來說容易磕絆。
臥室
臥室中有露台,采光是不錯的,但沒有得到合理利用,而且存在功能混亂的現象。
另一間臥室的采光極差、通風不佳,收納空間不足。
改造后:
玄關
在入戶門口墻上安裝了扶手,方便老人坐著換鞋,起身時有支撐。
門廳花磚一直延伸至廚房,不僅視覺靈活,空間更具活力。
客餐廳
客餐廚一體化讓全屋清爽又通透,餐邊柜+卡座的設計,既好看還能增加儲物空間。
黑色的小木凳,將黑色印記留在木頭上,然后再打磨上涂料,讓新家具有老家具的味道。
實用性與顏值并存的餐邊柜,通頂設計也方便打理。提前預留插座,方便未來使用小廚電。
同時,無主燈設計,大量的留白讓整個空間都擁有素凈的暖意。
廚房
廚房主要以白色和原木色搭配為主,美貌與實力并存的廚房,做飯都會變得治愈又美好。
吊柜和下柜的門,舍棄了凸出拉手,減少了家中潛在的磕碰風險,對老人非常友好。
右側墻面安排了洞洞板,一些廚房用具都可以收納在此,使得廚房變得更加整齊、美觀,而且平時要用的時候拿起來也是很方便的。
窗台下的長凳,也能讓老倆口做飯時累了,暫時休息片刻。
在墻壁鑿開了一個洞,變成了這種半開放式廚房。
這樣在廚房做飯,可以通過玻璃隨時觀察到狀態,在需要時可隨時照應。
衛生間
擴大衛生間門洞,采用移門方式,方便進出和輪椅迂回。
衛生間馬桶坐便器旁邊,安裝了無障礙扶手,老人上完廁所起身時可以扶著扶手,在扶手上得到著力支撐點,讓老人起來省力放心,保證安全。
在淋浴區增加了沐浴折疊凳,盡可能降低老人在衛生間內摔倒的風險。
壁龕和鏡柜,增加超多儲物空間。廁紙、清潔工具等等就不愁沒有地方放了。
臥室
主臥里,把小露台納入臥室內,這樣采光好了很多。
床頭背景墻采用綠+白色的分色墻設計,精致且優雅。
雙人床左側是整面墻的嵌入式衣柜,收納老倆口的衣物完全夠用。
坐在陽台上喝茶,看窗外的風景。80歲的老倆口,也能擁有精致的慢生活。
考慮到老人家一般都會有起夜的習慣,為讓老年人起夜方便,設計師增加感應夜燈。
次臥
靠窗位置設一張榻榻米床,床的下方也要榨干每一絲利用空間,將它做成回彈式抽屜收納格,可以用來存放日常用品。
儲物間
次臥旁還有個儲物間。
這個房間從進門開始,墻上都是柜子,老倆口囤再多東西,也有足夠的空間來收納。
老兩口為什麼會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五十年?
不是子女不孝順,而是他們都疾病纏身,經濟困難,真的無能為力。
那你們肯定很好奇,他們的改造費用是從哪里來的?
其實是他們的女子,報名參加了公益改造,才讓老倆口的晚年生活更方便、更愜意。
總有人正年輕,但每個人都終將老去。
無論是為了家人還是自己,適老化家裝都是我們無法回避的課題。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