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52歲女「巨嬰」:三婚三離,啃老24年,94歲母親為她做飯洗衣

网瘾少女 2022/06/23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增長,人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不工作就會餓肚子的情況大大減少,因此許多人在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時,會選擇暫時留在家中靜待時機。

例如,對于還未真正進入社會的畢業大學生而言,在短時期內仍需要家人的經濟支持,暫時「啃老」還情有可原, 但如果一個人年過半百,卻還心安理得在家中當個巨嬰,甚至連衣食起居都需要老母親親自伺候,那就太令人不齒了。

1.被溺愛的小女兒

1967年,四十多歲的李鳳玲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兒,她抱著小小的女兒內心一片柔軟,恨不得將自己的愛全部投注到這個小生命的身上。

但當時的她一定沒有想到,正是由于她的溺愛,讓這個小女兒在幾十年后變成了家中最大的負擔。

李鳳玲一共有6個子女,其中就數小女兒熊麗長得最為機靈可愛。

由于其他五個孩子都比她大上不少,熊麗一出生就得到了父母和哥哥姐姐們的萬般寵愛,當時家中似乎達成了一個默契的共識,全家最好吃的東西得留給幺妹吃,最好看的布料也得留著給幺妹做衣服。

盡管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算好,但熊麗卻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不幸的是,在1980年,熊麗失去了疼愛她的父親,這個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失去了頂梁柱。但「小公主」熊麗并未因此變成「灰姑娘」,她的大哥肩負起家庭重擔,外出打工補貼家用,其他年紀稍小的哥哥姐姐也被生活逼迫著長成了一個個能干的「小大人」。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熊麗恰恰就是一個例外。

按理來說,當時熊麗的年紀已經不算小了,本來也可以擔負起一些家務事,但她的母親和哥哥姐姐們都心疼她打小就嬌生慣養,從沒受過這種苦,便不肯讓她做任何重活累活。

在哥哥姐姐們都外出工作后,熊麗成了唯一留在李鳳玲身邊的孩子,這讓李鳳玲對小女兒更加嬌寵。

熊麗的學習成績不好,李鳳玲從來不會斥責打罵,在這位母親眼里,小女兒是自己的精神寄托,她只想把全世界的好東西都捧到她面前,怎麼可能忍心對她講一句重話呢?

因此,在別人家的孩子不得不背負著父母的厚望努力學習時,熊麗不僅不用將心思放在讀書上,還能經常收到哥哥姐姐們從外地寄回來的漂亮衣服,將自己打扮得亭亭玉立。看著女兒出落得愈發出挑,李鳳玲更是舍不得讓熊麗像家中其他孩子一樣早早進入社會。

熊麗自己也樂得輕松,在家不用學習、不用工作,也不用動手做家務,隨時還有閑錢可花,有漂亮衣服可穿,活得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簡直像住在天堂里一般,誰會舍得離開呢?

然而,正是因為被這般嬌生慣養著長大,熊麗空有一副好皮相,卻沒有學到任何生活技能和文化知識,最后長成了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繡花枕頭,這也直接導致了她的三次婚姻均以失敗告終。

2.失敗的婚姻

愛情可以起始于外貌的吸引,但想要長久卻需要心靈上的共鳴。婚姻更是如此,唯有靈魂共振、彼此支撐、互相依靠,方可行穩致遠。

這樣看來,熊麗婚姻的失敗似乎是我們意料之中必然會發生的事了。

在1986年,熊麗邂逅了她的第一任丈夫。

熊麗的第一位丈夫是一個富家子弟,也是一名工程師,家中資產頗豐,不僅擁有一輛小轎車,還在江浙地區購置了一棟漂亮豪華的大別墅。

這位個人條件相當優秀的工程師對熊麗一見鐘情,并果斷發起了熱烈的追求,送給了熊麗許多貼心討喜的小禮物。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熊麗就被對方打動了, 并且跳過了戀愛階段直接跟他走入婚姻,嫁去了浙江。

熊麗本以為自己從此就能當一輩子的闊太太,但生活哪有想象的這麼簡單。

嫁人后,因為熊麗家中的條件十分富足,即使她不愿意外出工作,丈夫也從未發表任何反對意見,反而給她更多零花錢,好吃好喝地請人伺候著。但這種嬌慣似乎給了熊麗一些底氣,讓她從嬌氣變成了驕縱,最后變成了無理取鬧。

她經常因為生活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丈夫惡語相向,不肯退讓半步。然而,她的丈夫并不同于和她有著血脈親緣和相似理念的家人,對熊麗陰晴不定的情緒無法做到無底線的容忍。

良好的溝通可以為一段婚姻保駕護航,然而這個利器在熊麗的第一段婚姻中卻毫無用武之地。

在幾年的相處中,丈夫發現熊麗是一個物質至上、腦袋空空的人,想冷靜下來講道理卻只能讓熊麗以為自己被冒犯,兩人之間的矛盾非但無法得到緩解甚至還愈演愈烈。

盡管門當戶對在現代人眼中看來似乎太過封建,但它的存在并非沒有道理。

歸根到底,熊麗夫妻之間會產生矛盾,主要是因為兩人生長于完全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他們在思想層面上存在著巨大的分歧,這種分歧如此根深蒂固難以調和,只能一次次激起矛盾、消耗感情。

在這種無盡的消耗中,兩人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一次爭吵時,熊麗為了讓丈夫讓步,故技重施,威脅說自己要去失婚,她的丈夫聽完這話身心俱疲,再也沒有像從前一樣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是順勢答應下來。

盡管這段婚姻讓人疲憊不堪, 她的丈夫還算有情有義,在失婚后支付給了她14萬元賠償金,這筆錢在當年已經足以讓她過上相當優渥的生活了。

但是,熊麗顯然并不是個目光長遠的人,她眼中只有當前的享樂,從來不為自己的未來精打細算。可想而知,熊麗在拿到這一大筆錢之后,并沒有將這筆錢用于投資升值,而是延續了之前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但這一次再也沒有富豪家庭為她兜底了。

不到兩年,14萬元被她揮霍一空,緊巴巴的口袋讓她不得不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現在總該好好工作了吧,但熊麗并非如此,她已經習慣了不勞而獲的生活,想到上一段婚姻輕輕松松為自己帶來的大筆財富, 她選擇了再次結婚。

這一次,熊麗運氣就沒那麼好了。

熊麗的第二任丈夫是個生意人,家庭條件只夠溫飽,談不上富裕。

婚姻制度本來就是為了實現集合生活資本、降低生活成本而誕生的,但熊麗在和第二任丈夫結婚后依然沒有掙錢養家的意識,這就在無形中加重了這位丈夫肩上的生活負擔。

這樣的婚姻必然不會長久, 在結婚的第二年,丈夫就主動向熊麗提出了失婚。

這時的熊麗已經接近三十歲了,在婚姻市場上再無競爭優勢, 但幸運的是,她還是遇見了一個愿意寵愛她的男人。

熊麗的第三任丈夫雖然工資微薄,但很有家庭責任感。 他在外面當清潔工人掙錢養家,熊麗就在家里等著他上交工資。

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的妻子是個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人,她過慣了富庶的生活,要她省吃儉用簡直比登天還難。

這第三段婚姻持續的時間更短, 沒過多久熊麗就忍受不了清貧的生活,向第三任丈夫提出了失婚。

3.心安理得當「巨嬰」

熊麗在外不過十幾年時間卻自認已經看透社會的虛假,還未真正踏進社會的大門,她就已經畏首畏尾,對在外闖蕩的生活完全失去了興趣。

熊麗虛長到了三十多歲,心理上卻仍像一個孩童,自覺受了委屈就要回家一頭扎進母親的懷抱中撒嬌,卻未曾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自己應當獨立面對人生中的各種風雨,于是她做了生活的逃兵,灰溜溜躲進了母親李鳳玲的家里。

熊麗從未反省過自己每段婚姻均以失敗告終的原因,她習慣了公主般被人伺候的生活,心里沒有半點家庭責任感。

在回家之后, 年過七十的母親熱情地接待了她,她也心安理得地繼續當起了「巨嬰」,過長了長達二十年的「啃老」生活。

面對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一般人都會小心翼翼照顧著,熊麗反其道而行之,十分坦然地接受了母親無微不至的照料。

在家里, 母親李鳳玲會彎著腰駝著背,站在灶台前為她做好每一頓飯,會用布滿皺紋的手,慢慢搓洗她更換下來的衣服。

熊麗對這一切并不感到羞愧,在她心里母親照顧女兒理所應當。

因此,她對家中的一切家務都視而不見, 只顧自己享樂,沒錢了就伸手向母親討要,李鳳玲每月1400元的退休養老金一大半都花在了熊麗的身上。

熊麗的自私行為引起了哥哥姐姐們的不滿,小時候他們對這個幺妹分外寵愛是因為妹妹年紀尚小,但熊麗如今已經年過三十依然不思進取,不僅沒有為家中掙回過一分錢,還不愿意負擔任何家務,讓本該頤養天年的老母親反過頭來照顧她,甚至還動用母親的養老金,這簡直令人發指!

哥哥姐姐們的批評完全無法動搖熊麗的態度,畢竟批評只能暫時令人感到羞恥,同樣的話重復聽上幾十次人也就麻木了,如果就因為一時的羞恥而放棄家里蹲的美好生活,這對熊麗來說才叫得不償失呢。

因此,熊麗十分堅決地表示自己抗拒獨立生活,宛如一條緊緊纏繞在母親身上的寄生蟲。

到了2008年,李鳳玲名下的一套老房子要進行拆遷,她得到了政府支付的一大筆補償金,并打算將這些錢分給孩子們。

金錢總容易讓親如手足的兄弟姊妹產生矛盾,因此如何分配這筆錢就是個大問題。

考慮到熊麗的戶口早已遷走, 李鳳玲將賠償金的大頭平分給了五個年紀稍長的孩子,幫助孩子們減輕養老壓力。

為了不委屈熊麗, 李鳳玲則十分偏心地將其他賠款全部分給了她,還將自己的一套80平米的房子也留給了熊麗。

熊麗理所當然地接受了母親的偏愛,手上拿著一大筆錢暫時并無后顧之憂,更加光明正大地當起了家里的「蛀蟲」。

熊麗的哥哥姐姐們別無他法,對于母親的偏心,他們從小就已經習以為常了,只能安慰自己好歹母親的財產都還留在自家人手中。

對于熊麗,他們也無法強制性地逼迫她外出工作,也只能想著熊麗在家好歹能陪著母親,讓她能有個說話的伴兒,免得一個人生活孤苦伶仃。

熊麗就這樣在家「啃老」二十多年,然而一件意外的發生,讓這個小心翼翼維持著表面和諧關系的家庭爆發出了巨大的矛盾沖突。

在2019年6月9日這一天,94歲的李鳳玲習慣性地早起,拎著菜籃子要去菜市場挑選新鮮蔬菜,因為中午還要為小女兒熊麗烹飪合口的飯菜。

但老年人的身體遠不如壯年時期一樣靈活機敏,李鳳玲在買菜途中不小心跌倒,年邁的身體相當脆弱,骨頭也不再堅固, 直接摔了個骨折,倒在地上無法動彈。

熊麗得到消息后好不容易將母親扶回家中,對著母親骨折的腿部卻束手無策, 因為李鳳玲這個月的退休養老金已經被她用得所剩無幾,連叫個救護車將母親送去醫院打石膏的錢都支付不起。

沒有辦法,熊麗只好腆著臉皮撥通了哥哥姐姐們的電話,想讓他們負擔母親的醫療費用。

但哥哥姐姐們被母親多年來無條件的偏袒傷透了心,他們責怪熊麗不肯承擔家務,讓老母親年過九十還要親自買菜下廚,才會受傷。

熊麗雖然不擅長打理家務,卻很有一些胡攪蠻纏的本領。她主動提起十幾年前老宅拆遷時母親分給五個哥哥姐姐的賠償金,話里話外倒打一耙, 反過來斥責哥哥姐姐們不守孝道,明明有錢卻不肯為老人治病。

熊麗的哥哥姐姐們生活并不富裕,手頭上也并沒有什麼錢,只能幾個人東拼西湊拿出了幾百塊錢。價值幾百塊錢的治療方案效果非常不好,甚至讓李鳳玲受傷的情況更加嚴重。

熊麗這才知道心疼母親,她認為哥哥姐姐們長時間心懷不滿,故意讓人來折磨母親。氣急敗壞之下, 她向當地居委會投訴了哥哥姐姐們,并要求他們支付母親的醫療贍養費用。

熊麗的這一舉動,直接捅破了那層薄薄的窗戶紙,將家庭矛盾直接擺在了明面上,兄妹幾人從此便撕破了臉。

哥嫂們譴責熊麗老大不小還在家「啃老」,不好好照顧老人起居,還要讓老人伺候自己。熊麗怒斥哥哥姐姐們狼心狗肺,只認金錢不認娘,不愿意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居委會的工作人員見他們吵鬧不止,只好請來李鳳玲當面進行調解。

李鳳玲聽完兒女們爭吵的話,哪能不明白所有的孩子都只貪圖自己留下的財產。

李鳳玲雖然傷透了心, 卻還是偏心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小女兒,堅持要將自己的退休金留給熊麗。

一家人經過協商后決定簽署協議,并且對這筆退休金進行了合理規劃,其中的900元用于母親養老的日常開銷和醫療支付,剩余500元則存入銀行,如果退休金無法覆蓋醫療費用,則由三個兒子補齊。

孩子們也都各自做出了妥協,哥哥姐姐們同意讓熊麗繼續留在家中,而熊麗需要保證找到工作,有獨立的資金來源,并且能好好照顧母親。

到此,這場鬧劇才真正落下了帷幕。

4.結論

原本和和美美的一家人鬧成這番模樣實在令人唏噓不已,但這個慘淡的結局似乎又是他們咎由自取。

對于李鳳玲而言,一味重視物質付出,卻不在意精神培養,無條件的溺愛導致幺女熊麗變得嬌生慣養;不加辨別的偏心讓其他子女心灰意冷,這就使孩子們對她的痛苦視而不見。

對于熊麗的哥哥姐姐們而言,他們沒有遵守應有的孝道,如果他們平日里也常回家看看,母親也許就不會一直偏心呢?對于熊麗而言,她從小就受到家人寵愛,結婚后又有丈夫心疼,如果她懂得珍惜,不貪圖享樂,她本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悲哀,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唯有營造健康的環境,才能收獲幸福美滿。

用戶評論